一副喜字,兩頂燈籠,干干凈凈的院子掛滿小彩旗,一股炸油糕的香味撲鼻而來。
春節前夕,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畢克齊鎮水磨村村民劉天福、張美清兩口子正在廚房里忙乎,準備著春節的吃食。
看到記者到來,劉天福放下手里的活兒,掏出一盒“紅雙喜”挨個發煙,張美清則忙著沏茶倒水。
今年57歲的劉天福面色黝黑,掛著舒展的笑容。不等記者發問,他就開門見山:今年我家就有兩件喜事!
劉天福是畢克齊鎮水磨村土生土長的農民,2000年以前,他的家境不好,一家4口住在2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,孩子們都上學,開銷大,家里種了10畝玉米地,收入微薄。
“那時候的日子別提了,一伸手就能夠著房頂,吃一頓白面條都挺稀罕!”老劉說,“我家的光景改變還要從村里實施‘一村一品’開始說起,那時候村黨支部調整村內種植結構,把發展大蔥種植作為村里的主要方向,我從那時起開始起早貪黑種大蔥,當年就嘗到了甜頭!
“這第一件喜事嘛,今年1月2日剛給兒子娶了媳婦!闭f完老劉指了指掛在墻上的婚紗照,聽見記者夸獎兒子兒媳精神好看,他一臉滿意。
“城里房價高,還好趕上這兩年大蔥行情不錯,攢下了買房首付款,孩子自己也努力,去年在城里買了房!
“第二件喜事,是大蔥一斤最高的時候上到了一塊九!崩蟿⑺懔艘幌,以前種玉米,一畝地能收入1000來塊錢,去年種了10畝大蔥,一畝地大概產一萬斤,一年純收入能掙10萬多塊錢。
“今年,我們兩口子商量了,想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種植大蔥,還想著養些牛羊發展養殖,存一些錢給孩子們減輕點負擔!眲⑻旄Uf。
家有喜事的不只是劉天福,同村的張成富看到家鄉近幾年修新路了、改供水了、規模種植了,他也心動了……
今年61歲的張成富從二十七八歲就開始有蓋新房的想法,由于收入低一直沒蓋成,30年了,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。
“這就是我蓋的新房,夏天那會兒剛蓋起來的,我過完年準備內裝修,你們看我這個房蓋的還可以吧,準備這邊做客廳,那邊做個臥室,等房子裝修好了歡迎你們再來!睆埑筛徽f。
同樣,讓張成富夢想照進現實的是得益于村里發展大蔥種植。2017年,張成富結束打工生活返鄉,加入了種蔥的隊伍。如今,每畝地1萬多元的收入讓他不僅蓋了新房,還買了車。
過上了好日子,張成富說,這都要感謝黨、感謝國家、感謝好政策!未來,他還盤算著發展機械化耕種。
“水磨村種植大蔥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,無論蔥的品質還是口感都好,在呼市、包頭、鄂爾多斯這一帶口碑好,一直供不應求!闭f起大蔥種植,水磨村黨支部書記劉春友接過了話茬,2018年7月水磨村大蔥批準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,2021年全村種植大蔥600多畝,喜獲豐收,行情也不錯,大伙兒收入可觀。今年,我們村兩委也專門進行了研究,準備把大蔥作為水磨村特色主打產品。一是擴大種植面積,力爭達到1000畝。二是以黨建為引領,在大蔥加工上想一些辦法,F在已經爭取到國家資金125萬元,計劃和企業合作,把大蔥加工的項目做起來,真正做到種植、加工、儲存、銷售一條龍,通過大力發展大蔥產業,持續推動鄉村振興。(鄭學良 楊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