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三十三年,一隊人馬陪著一位絕代風華的女子,由長安出發,經北地郡、上郡、西河郡、朔方郡至五原,向胡地的縱深走去。從此,華麗霓裳代之以厚重皮裘,流水飛紅變成了大漠黃沙,南國水鄉替之以塞外羌笛。有詩人吟曰:“陽關萬里遙,不見一人歸。惟有河邊雁,秋來南向飛!
這位女子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,具有落雁之容的王昭君。史書記載,王昭君“天生麗質,聰慧異常,擅彈琵琶,琴棋書畫,無所不精,‘娥眉絕世不可尋,能使花羞在上林’”。
王昭君,名王檣,字昭君,出生于湖北秭歸縣香溪水畔,生活于漢元帝時代。漢元帝有兩大嗜好,一是音樂,一是美女。史書記載,王昭君天生麗質,因色藝雙絕被選入宮。然而面對萬余名后宮佳麗,元帝不能一一見面,只憑畫像決定是否寵幸。為此,宮女們紛紛賄賂畫工,而昭君卻無論如何不肯行賄。就這樣待在紅墻碧瓦的宮里,陪伴孤燈冷月達三年之久。
她有滿腔幽怨,無限感傷的《五更哀怨曲》存世:一更天,最心傷,爹娘愛我如珍寶,在家和樂世難尋;如今樣樣有,珍珠綺羅新,羊羔美酒享不盡,憶起家園淚滿襟。二更里,細思量,忍拋親思三千里,爹娘年邁靠何人?宮中無音訊,日夜想昭君,朝思暮想心不定,只望進京見朝廷。三更里,夜半天。黃昏月夜苦憂煎,帳底孤單不成眠;相思情無已,薄命斷姻緣,春夏秋冬人虛度,癡心一片亦堪憐。四更里,苦難當,凄凄慘慘淚汪汪,妾身命苦人斷腸;可恨毛延壽,畫筆欺君王,未蒙召幸作鳳凰,冷落宮中受凄涼。五更里,夢難成,深宮內院冷清清,良宵一夜虛拋擲,父母空想女,女亦倍思親,命里如此可奈何,自嘆人生皆有定。
公元前三十三年,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元帝提出了和親的要求。元帝決定,在上萬名宮女中選擇五人遠嫁,王昭君主動提出愿意遠嫁匈奴。
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,元帝為呼韓邪送行,宮廷中洋溢著喜慶的氣氛。當昭君款款而來時,只見她柳腰細擺,嬌若海棠迎風。雙頰粉白,艷如映日荷花。淺顰微蹙,彷佛梨花帶雨,眉眼中透露出比楚辭漢賦還要美麗的風韻。好色的元帝一時目瞪口呆,他想反悔卻為時已晚,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昭君絕塵而去!逗鬂h書》記載:昭君“豐容靚飾,光明漢宮,顧影徘徊,竦動左右。帝見大驚,意欲留之,而難于失信,遂與匈奴!
昭君出塞后,被呼韓邪單于封為寧胡閼氏,他給單于生了一個兒子。幾年后單于病故,她又嫁給單于的長子復株累,并生了兩個女兒。這一時期,漢匈之間出現了“邊城晏閉,牛馬布野,三世無犬吠之警,黎庶無干戈之役”,邊境線上處處是和平居民的裊裊炊煙。
王昭君走了以后,漢元帝怒火中燒,為解心頭之恨,他把宮廷畫師毛延壽、陳敞、劉白、龔寬、樊育等一并殺掉,自己也抑郁成疾,不到四個月后,就含恨而死。清代詩人劉獻廷感嘆道:“漢主曾聞殺畫師,畫師何足定妍媸。宮中多少如花女,不嫁單于君不知!
公元前十九年,漢鴻嘉二年,王昭君出塞十四年后病逝,這一年她三十五歲,好像一朵荷花剛剛盛開就凋謝了。王昭君死后,被葬在大黑河南岸,墓地至今仍然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南九公里處,據說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黃,惟有王昭君的墓上草色青蔥一片,所以叫“青!!扼蘩脊P》:“王昭君墓無草木,遠而望之,冥蒙作青色,故云青冢!薄度奔o游》上也說:“塞外多白沙,空氣映之,凡山林村阜,無不黛色橫空,若潑濃墨,昭君墓煙垓朦朧,遠見數十里外,故曰青冢!
關于昭君為什么出塞?由于年代久遠,歷史的記憶已經模糊,通常有三個說法:一是昭君久居深宮,寂寞漫漫,正逢匈奴單于請求和親,便主動應招,“請掖宮,令長官求行”。二是昭君為了“救蒼生離水火,甘教薄命葬煙塵”。三是毛延壽擔心元帝荒廢朝政,故意將昭君丑化,“忠臣唯有毛延壽,能送明妃出宮門”。但是,不管是何種說法,昭君出塞為穩定和修復漢匈關系做出了犧牲和貢獻,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!
《昭君淚》
漢宮出昭君,迢迢番域行。
嗩吶催鼓樂,旌旗遮路徑。
飾馬拉錦帛,彩車載金銀。
百工串紅鏈,繡娘拴綠繩。
遣作胡虜奴,說是陪嫁人!
千山飄暮雪,萬里捲層云,
大漠蒼茫冷,屈辱羞慚恨。
豺狗喂不馴,明年又掠侵。
煙瘴彌野關,索賂再和親。
多少和親女,柔骨落荒陵。
枉殺毛延壽,惱怒戌邊兵。
壯士寧死戰,漢子恥和親。
天下無天理,只認拳頭硬。
物競由天擇,和諧愿何申?
安得霍剽姚,寶刀掃妖氛。
雄強清河澤,威武保太平!